精微太極拳藝 頓悟人心
- youngzentao

- 2022年12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猶記多年前,有一PC產業者曾面告筆者:汝等太極拳為黃昏夕陽產業沒有明天,自詡其PC工廠從元件生產,一線作業速度快產量大,講究精密製造高效率。反觀太極拳教師一個月能訓練出幾個能手乎?如此低效率低產能,斷言終將被淘汰!
筆者回應其:閣下從爬地牙牙學語起,歷經幼兒園,小學,中學,高中,大學,到研究所碩士,博士,及至社會就業創業發達迄今,可曾否算過耗費幾年?
清末有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說法,太極拳學為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之養成教育,與短期才藝班不適合比擬,為何?太極拳學為華夏民族集養生,健身,武技與身心靈合一之文化瑰寶,總結了歷代先賢武者之智慧,技藝,拳理,功法之大成,並歷經歲月磨礪淬煉,去蕪存菁,故視太極拳為精微藝術,老一輩道家賢者稱太極拳學為綿裡藏針之道功拳。

儘管太極拳擁有豐潤渾厚的文化底蘊,但太極武技需慢慢成長,不易養成。筆者為國際武盟資深執教,具有二十餘年華人本地與海外教學資歷,親身體驗了海內外學生們學習太極拳成效與心理素質,大體上以運動健身者居多,但也深感現代人較為驕貴,有學的心,沒練的心。
筆者長年觀察學習太極拳者,依初始之心目標不同而有所別,諸如:抱著求藝之心者,皆願意從紮實基本功練起,遵循拳理養成規矩,隨日後再精益求精;或者只想短期快速掌握動作大概,忽略基本功,無視拳理規矩,大而化之學習者;又或者因身體年齡素質較差,但選擇作為長期運動健身,需求老師引導陪練之學習者...凡此因學習目標不同,日後太極拳學成就自然會有巨大差異。

道傳太極拳學藝,講究武德修業,頓悟人心,謹以五常之心作解:
1. 赤誠的心。舉凡學習拳藝者,能夠毫無懸念的信賴老師,老師亦可從學生目光中直接感受到一顆赤誠且認真學習的心,能心口合一的學藝,不會對老師表面說一套,花拳繡腿的另做一套,正直心安理得的誠懇學藝。
2. 反省的心。良好的學習拳藝者,在於檢視反省自身拳技的功夫,老前輩稱為省拳或醒拳,學者能夠重視拳技之反省,發現自己動作中的不合適規矩,隨時觀照起心動念,勇於改正,讓自己符合拳理規矩更進一步。
3. 無私的心。拳場裡無所謂勝負高低,學者皆是經驗積累。練拳如參禪,練武如修道,能夠不計較,不嫉妒,無私無我的樂於幫助學習較少的人,發自內心真誠照顧弱學,才能做好教學相長,真正提升自我。
4. 謙虛的心。內心平和,不自誇,不自傲,不顯貴,猶如一株稻穗飽滿成熟的稻子,植相垂得就愈低。能顯虛懷若谷之心,才易眼見到自己軟弱不足處,唯有放開心胸,才可容下更多真才實學,所向自然盡通。
5. 感謝的心。傳藝拳理,積沙成塔,師傳瑰寶一脈相承,師父經年累月調整徒弟功架,按部就班,循序漸進陪練,師徒間彼此性命相托,日後師父年華老去,留給徒弟傳藝瑰寶,無限感謝與恩情交織其中,有情有義,彼此心中沒有愧悔。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