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拳的要領 循序漸進
- youngzentao

- 2022年11月2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隨著智慧手機發展普及,觸目所及都是低頭滑手機的人間意象。不僅想起十多年前,養真傳藝師連續數年定期遠赴日本從事海外教學工作。因此常搭乘火車與電車往返於東京與橫濱兩地區的道場教室。當時車廂內擁擠的乘客,總是出奇的安靜,原來大家都在低頭專注的運用手機傳遞訊息,對於來自台北,還在使用上世代手機的傳藝師,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。

之前,有報導刊載國中小學書法競賽的新聞影像,筆者觀察到,影像裡有許多參賽學童們呈現不良的坐姿低頭彎腰寫字,以歪斜的筆桿揮灑著筆墨於紙上。
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低頭滑手機的不良姿態,肯定會影響到日後脊椎健康。而學童們在學校裡學習書法教育,書法老師卻未能適當引導學生們養成正確坐姿與執筆書寫姿態,這是非常不合適的教育方式,勢必嚴重影響到正在發育中的孩童們,坐骨脊椎的健康問題。

養真太極的拳學教育,在學拳之初,非常強調初學之態調正身架,重新在行走坐動中修正過去舊有的不良姿態,這是很重要的基礎養成教育。教練與學生之間都必須一起努力協調成長,養真太極透過正確的靜態樁功,拉長時間逐步耐心的利用調正身架骨,訓練學生核心肌群的靜托力,藉著行步功架逐步鍛鍊出彈性的筋肌伸展,也間接培養出靜心守恆的鬆放。
懂的鬆放才得以解放身心靈,進而屏除汰換無意識的緊張與疲勞,這是學習拳功之中,最易讓人忽略的障礙,習武中的黑數就在於該鬆時鬆不了,產生無意識的緊張憋氣與錯誤性的刻意不用力,兩者交會反覆困擾習武人的拳藝始終無法進步。為何?就是一開始忽略而且跳過了,初學拳功時該掌握的基礎步驟。
常說學拳要鬆放,才能正確體會拳中之道,這是虛話,鬆放是要訓練的,武醫強調骨正筋柔氣血自流,沒有正確地透過樁功調整身架骨頭,重新訓練正骨所需且必備的筋骨力,也就是筋肌彈性,筋膜伸展與肌肉強度。

民間正骨療效常都曇花一現,腳一下地,不當身架隨即還原。若發生意外傷害,過去武醫接骨續筋都要耗上大半療傷養病時間,按照傷處的部位與年齡大小,養傷時間各自不一。小小幼童半月自癒,大人三月,老人半年以上,養傷復原都不容易。
習武人的拳學教育,能夠調正身架,如同武醫接骨續筋,需要的是時間,所謂的功夫就是時間,能夠正確地掌握練功樁姿與行步功走法要領,靜心守恆的不斷練習就能掌握火候,正如同養真太極師爺隋公滌秋先生所說:處實著腳需穩處下手,也就是學拳的要領:循序漸進。








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